其实每一个轮胎品牌都有著不同的发展策略与诉求,正如我们所熟悉的米其林星级餐厅,正是米其林为了鼓励人们多开车出去而想出的营销方式,进而成为美食界餐饮的行业标竿,而倍耐力虽然长年与赛事挂勾,但也通过倍耐力每年所推出年度封面女郎月历,成功进军时尚圈。
而身为全球第四大轮胎品牌的Continental德国马牌,是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,隶属于Continental AG大陆集团,创立于1871年,至今有147年的历史,除了是大家所熟悉的汽车、摩托胎生产商之外,更是连续十年环法、环西班牙、环意大利等自行车赛的指定品牌与赞助商。
除了发家的『轮胎』本业之外,德国马牌在轮胎研发的基础上,进行了完美的跨界转身,涉足不同领域包含车身电子、底盘及安全、动力总成、内饰组件等,前两个月更宣布在国内成立电池公司,因应日后的趋势进行铺垫,然而这些向外拓展的项目,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汽车为开发核心。也正因如此,使得德国马牌在2017年挤身全球第二大汽车供应商(仅次于BOSCH博世集团)。
这回远到新西兰,德国马牌所要分享的是在于创新技术的分享,同时带领大家来到位于瓦纳卡的SHPG国际测试场,这也是德国马牌的第三冬季测试场地。本次的体验环节共有四个,分别是夏季胎vs.冬季胎测试、冬季胎配方技术、镶钉胎技术以及最关键的未来体验环节。
夏季胎vs.冬季胎
多数的车友们可能都不清楚日常所使用的夏季胎(多数人都是使用夏季胎),如果在气温低于7度的状态下,连续使用其实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忧,尤其当遭遇冰雪天的气候环境下,气温会使得原本胎体偏软胎体变硬,因此无论是在湿滑路面、柏油路面甚是冰雪路面上,轮胎无法完全的附着于地面上,给予足够的牵引力,因此就会造成抓地力不足、刹车距离更长、车辆不易操控等危险性。
德国马牌这回在测试道上分别准备了夏季胎、四季胎以及冬季胎等三款胎,统一使用VW Golf车型在雪地上进行绕桩测试。夏季胎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,轮胎抓地差是可以预期的,而在进行绕桩测试时,虽然可以通过一些驾驶技巧来顺利完成绕桩关卡,但由于轮胎抓地不受控制,因此需要反覆的修正方向盘与油门,这对驾驶经验不足的人来说,无形中也增加了不少危险因素。而在体验四季胎款的时候,先前打滑现象得到许多改善,车速也比夏季胎来得快上些许,但在试图想提升车速的情况下,尽管是前驱车,但车身的稳定性还是偏差。
而当最后体验到冬季胎款的时候,可以明显感受到大脚油门的时候,虽然仍会出现打滑现象,但打滑的时间缩短,整个轮胎的抓地变得更好,可以更有自信的加大油门,且因为轮胎与地面的附着、牵引力变大,转向也能精准的控制,这让整个绕桩过程又比前面所使用的四季胎,又快了整整四秒!!且在最后煞停的测试中,虽然ABS仍会介入,但煞车距离已经比前两款胎来得更短。
冬季胎配方技术
一般情况下,轮胎品牌每隔四到五年就会针对夏季胎进行改款升级,然而随著轮胎配方与科技的不断提升,而这当中的技术包含了二氧化硅、软化剂等原配方材料的精进,而这也使得冬季胎的改款周期缩短到了三年。
在上一个项目中,我们可以清楚比较出不同季节胎款在冰雪环境的区别,而下一个项目中则要展现的是在相同胎纹下,不同轮胎配方对于抓地力的反应。这回所使用的是ConiVikingContact 6(简称CVC6),不过在全新一代的CVC6中,采用的是新的配方,因此胎体会比老款的更加柔软。
该项目采用追逐绕圈的方式,老款、新款CVC6分别搭载在VW Golf车型上,并且分别位于6、12点钟方向,然后同时起跑,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,新款的CVC6都能在两、三圈之后追上搭载老款CVC6的Golf。但也有少数个例,那就是对于有一定驾驶技巧的老司机们,也能够可以把采用老配方的CVC6在冰雪上开得很好。不过采用新配方的CVC6,却可以让更多车主以及新手们,可以更从容的应付冰雪的路况,从而提升主动安全性,这才是新配方被研发的核心关键。
镶钉胎技术
这个环节所展示的是针对极地天气与恶劣环境下所使用的雪地钉胎,不过钉胎在国内并未正式引进,主要是国内的市场需求小,除了极少数地区有使用需求之外,绝大多数地区只需使用冰雪软胶胎即可应付,且钉胎如果使用在柏油铺装道路上,对于柏油路面的破坏极大,加上噪音与滚动震动大,因此也被国内法规所禁止使用。
尽管国内使用机率偏低,但德国马牌轮胎在雪地钉胎的研发上还是不遗余力,雪钉的开发也进入到了第七代的橡胶复合钉技术,是在原本第六代的水晶钉的基础上,中间的钉体保留铝合金材质,外层辅以橡膠材质,使得钉体可以直接插入冰面,增加接地面积也因此提升了7%的冰雪性能。
但在实际的测试中,采用新的橡胶复合钉技术的VW Golf,可以明显感受到起步瞬间急加速时挠雪的噪音加大、打滑的时间也缩短,意味着轮胎的抓地好了些许。但在连续S型弯以及最后的紧急制动刹停项目,其实两者之间没有过于明显的差异,也可能是试驾过程略短,很难去完全体验到这7%的细微差距。
动领未来体验 轮胎也有行车模式
未来的趋势肯定是电动车的天下,这已经不争的事实,而随著电动车的普及,无人(自动)驾驶技术也成为各家车厂所致力的方向,未来即有可能如电影一般,我们上车之后玩手机的玩手机、看电影的看电影、睡觉的睡觉,设定好目的地之后,车上的智能系统便会把我们带往目的地。
因此不难想见的是,未来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将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路,人们不再会去需要关心前方的路况,智能化的车载系统会自动帮你处理一切的状况,因此如何让自动驾驶变得更『安全』则是车厂们所努力的重点,但回归到车辆上路行驶的关键~轮胎,德国马牌也已经着手研发适应未来趋势的轮胎科技,除了与主机厂们进行整合适配之外,未来也不排除提供给车后市场进行选装。
德国马牌轮胎因应未来的自动驾驶安全推出了ConitAdapt以及ContiSense技术,ContiAdapt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胎压、可变轮圈宽度,提供四种模式,包含节能模式、湿滑模式、舒适模式、牵引力模式等四种。该套系统利用可控的胎压以及可调整的轮圈内径结构,来改变轮胎的接地面积、轮胎软硬度、轮胎的接地面积,满足不同的行驶模式需求。
在节能模式下,通过升高胎压与轮圈加宽,让轮胎的接地面积从原本的正方形改变成长方形,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滚动阻抗,达到最佳的节能表现,不过该模式只适合在铺装良好的路面上。
在湿滑模式下,通过升高胎压,让轮胎的接地面积主要其中在中间的排水沟槽,虽然接地面积缩小,但加强了破水性能与排水效果,积水可以通过较深的导水沟槽加速排出,而中间的胎块也保持应有的抓地性。
舒适模式下,则是通过轮圈收窄加上适量的胎压,让胎壁维持应该有的柔韧性,提供最舒适的乘坐感受。
为了适应未来多功能、全面化的行驶环境,当车辆行驶至泥泞路面,需要更大的轮胎牵引力,此时系统会把轮圈收窄加上减少胎压,增加整个轮胎的接地面积,给予轮胎更多的牵引力与抓地性。
而ContiSense技术,主要是用来监测间胎压、胎温、胎纹深度以及扎胎预警,通过内部的感应器(感应器重量仅3g),用来监测胎压、胎温,而胎面的胎纹深度则是通过嵌入的感应器来监测胎纹的深浅。而扎胎预警则是应用新的导电橡胶技术,当有金属物插刺到胎体内,通过金属导电的特性来判断有金属异物扎入轮胎。
ContiAdapt与ContiSense结合仍在开发的Concept Tire概念胎,未来将大量应用在自动驾驶车辆中,第一套系统驾驶人可以用于选择最佳的行车模式(节能、湿滑、舒适、牵引力),第二套系统则是用于监测,让轮胎处于最佳的状态。未来两套技术也将变成是一套智能系统,整合到主机厂的自动驾驶技术之中,用于提升未来自动驾驶的道路安全系数。
对于未来汽车的整体布局,德国马牌不光只是一个轮胎厂,除了供应给售前(主机厂)、售后(消费者)端的轮胎供应之外,也制定了2025愿景计划,通过增加美洲、亚洲的设厂增加产能,收集更多的有效样本,制定适用于不同区域的专属胎款,致力于实现未来零事故的愿景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汽车安心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cheax.com/4590.html